第220章 梦中背影(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阿珠。”

        李朗被身旁人细微的喘息声惊醒,赶忙起身,轻轻环抱住微微发抖的瘦弱的人儿。

        “阿朗。”游珠被唤醒,双眼尚在迷茫,身边温柔的声音却提醒了她身边人的身份。

        “又做噩梦了?”李朗关心的询问道。

        “嗯,不过这次似乎能想起来一个人的背影了。”游珠眼前逐渐恢复清明,看向李朗的眸子透露着微微开心。

        “什么人?”李朗有些吃味的询问,能被游珠记在心里的人,是他嫉妒的角色。

        将李朗和游珠送到入灵峰,樊若看着熟悉的学舍陷入了沉思,之前分开师父貌似并没有告诉她集合地点。

        发出传讯符,樊若乖乖的坐在学舍门前的树下等待回复。

        “师父?你怎么来了。”樊若眼前一花,晏伯出现在她身前。

        “该说的景小子都告诉我了,事关重大,我准备现在就去找掌门,你也是参与者,就一起来吧。”晏伯双眉紧锁,拉起樊若,离开入灵峰。

        樊若置身一座大殿中的层层台阶下,上首坐的正是蔺兵,一旁站着景逸。大殿正中央挂着块黑色金丝楠木的匾额,上书‘慎思笃行’,字体飘逸,却又给人在方圆之中的规矩感。

        环顾四周,白玉雕漆而成的十根巨柱撑起大殿穹庐,其上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似乎随时会从柱中走出,樊若不由看的入迷,竟对上了一只虎型妖兽的双瞳。

        樊若眨眨眼,那妖兽似也眨眨眼,樊若一惊,正欲向前,却被一旁的晏伯打断。

        “樊若,我和院长有事问你。”晏伯引着樊若走上殿中台阶,“这里是明英学院本部的英展殿,有什么大事,我们都会在殿内商讨。”

        樊若点点头,这英展殿修的十分气派,比之太和殿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把你在秘境中的经历一一讲来吧,你与你师兄修为不同,想来可能有些细微的差别也未可知。”

        “初入秘境那日,我是被冻醒的”

        “很好。”听完樊若的讲述,蔺兵点头赞道,“秘境中收集的那些灵器和那枚魔族令牌不如就交给我吧,我来鉴定,鉴定后转化为积分转给你和景逸。”

        “多谢院长。”樊若躬身,悄悄看向一旁的晏伯和景逸,如偷腥成功的猫儿般露出心满意足的笑。

        “至于你们说的那个巨阵,可有记录?”

        “已经照着绘成了。”景逸掏出一枚玉简,递给了蔺兵。

        “很好,剩下的交给我们这些老家伙吧。”蔺兵看看不远处一副神游天外表情的晏伯,心底默默叹了口气。

        重新看向樊若,蔺兵交代道“三日后就是回辰太界的日子,我知晓你定是好东西都想多拿,但不要忘了辰太界受天道限制,千万不要随意透露信息。”

        “学生明白,多谢院长提醒。”樊若再次躬身回答。

        “那景逸你就先带着樊若回你师父的住所吧,这丫头定然还不知位置。”

        看了眼晏伯,景逸躬身后带着樊若离开了英展殿。

        “师兄,师父是因为融灵鼎才一直愁眉不展,心不在焉么?”离开的路上,樊若悄声问。

        景逸微微点头,算是做出了回答。

        “你呀,就连你徒弟都看出你魂不守舍了。”蔺兵看向一旁的景逸,“你从小最喜上官安,对我们修道之人来说,贪爱沉溺便是魔念,还是需早日看开。”

        “这融灵鼎便先交于你研究,上官安的神识还在鼎内,相信你也能看出。倘若以后研究出什么,就告诉上官溪佳吧,毕竟是上官家的人。”

        蔺兵拍拍晏伯的肩膀,“是你徒弟先发现的融灵鼎,我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樊若随着景逸站在玉笛上,很是好奇师父的住所,“大师兄,师父还有单独的住所么?”

        “师父作为明英学院的长老,住在长老峰。”

        “竟然还有长老峰!”樊若十分惊奇,看晏伯之前天天住在入灵峰的样子,她还一度以为她师父居无定所的。

        “长老峰只有拜入长老坐下才有缘得见,因此学院内知道这峰的人并不多,大多以为明英学院只四峰一院。”

        “这样啊。”樊若搓搓手,看向景逸,“好期待哦。”

        “快来人!快把弓将军带回去。”看道弓睿才中箭,晋国大将柯勇疯了般嘶吼道。

        “不必了,起义军中有人远胜于我此战毫无胜算,不过是徒增伤亡,晋国气数已尽。”弓睿才拉住赶来的柯勇的手,磕磕绊绊的说道“降了吧,早在以叛国罪处死李大将军时,晋国就注定要亡了。”

        “不,一定还有办法的。”柯勇将几乎断气的弓睿才抚上担架,满面狰狞的看向城下。

        “李将军,你我曾都是李轩大将军麾下,何必如此苦苦相逼?”

        “柯将军,晋国皇帝无道,先杀谏臣,又杀大将,重赋之下,民不聊生,晋国气数已尽,我们自当顺应天道,柯将军何苦执迷不悟,置身后百姓于不顾。”

        柯勇转身,看向身后的一众士兵,有老有少,年龄参差。

        此战几乎倾尽晋国全数兵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