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选修课】(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yz大学建校不过30年,没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底蕴,想要建校在寸土寸金的省城城门底下,注定不可能分配到太多的土地资源,甚至没有宁萱就读的八中校园面积大。刚进来的时候,宁萱甚至很失落,这与料想中的大学校园相差太多了;但是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所著名的经济类院校,该有的体育馆,花园,球场等基础设施都是健全的。图书馆和教学楼还是最近两年刚刚新建的现代化大楼,配备有中央空调和空中花园,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豪”。

        会计入门课上的教授问班长:“为什么选择财会专业?”

        班长说:“我热爱会计这一行,我爱会计这一职业。”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专业学好了,就很来钱啊。”

        宁萱当时听了就有点消化不良,心说:“我这辈子大概就只能跟钱打交道了,人生还能不能有点追求?”

        于是,宁萱产生了和他爸爸当年一样的困惑——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吗?大概人一旦静下来,就会想得多一些,脑子不够用的时候会想得更多。

        “我为什么要选这一专业?”

        “好像是爸爸帮我选的,说是成天坐办公室,适合女孩子。”

        “我喜欢这个职业吗?”

        “谈不上喜欢,甚至觉得很枯燥。”

        “那我如果重新来选,会选择什么专业?”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大概会选择画画。可是,画画的费用毕竟太高了,不是我那样的家庭所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它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想到这,宁萱的眼神逐渐黯淡下去,她抿抿嘴唇暗自劝说自己“面对现实”吧。

        开学一周后,宁萱逐渐适应了校园的环境,班主任是个毕业留校的研究生,比他们这帮新生大不了几岁,站在学生堆里一块合影,那张脸甚至比他旁边的男生还要显得更像学生。

        宁萱因为个子矮小开学第一天就被班主任安排在了固定教室的第一排,同桌是和她一个宿舍的女生,叫崔丽华,来自通州,说话像日语,自我介绍的时候,机关枪似的一顿扫射,没几个人能听懂她的意思,于是她就在大家的哄笑声中红了脸走回了座位。

        宁萱瞧着她红得滴血的耳尖,拱了拱她的胳膊说道:“你说话的声音很好听。”

        崔丽华转过头,看着宁萱好半天终于露出笑容,她问道:“你的选修课打算选那几门课?”

        宁萱抬头想了一下说道:“我选了音乐鉴赏,散文诗歌鉴赏,还有陶笛。你呢?”

        崔丽华问:“你怎么都是选的非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不是更高?”

        宁萱淡淡一笑说道:“大概是小时候没机会学,现在想补上吧。”

        崔丽华说:“我还没想好选哪几门,干脆跟你选一样的吧。”

        宁萱“呵呵”笑了一声说道:“也行,那以后我们一起吧。”

        崔丽华小学生似的开心地点点头,说“好”。

        “故乡

        一缕袅袅的炊烟

        在茶壶里升腾

        仿佛多情的柳枝

        温柔的撩拨

        年月

        化作思念的雾气

        在麦田里弥漫

        清脆的乳名

        淌过记忆的河流

        我不禁呜咽”

        宁萱上了一个月的选修课之后,尝试着写下了一首现代诗,崔丽华说:“我觉得挺好,挺美的,不如你把它发到校园bbs吧,应该会有很多人进去看的。”

        宁萱笑道:“我们是财经院校,每个人都忙得要命,哪有人会看这些不伦不类的酸东西。”

        崔丽华说:“怎么没有?我昨天还在论坛上看有个师哥发了个关于哲学方面的帖子,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还是觉得应该写得挺好的,下面很多人跟评,有空你也进去看看长长见识。”

        宁萱点头说“好”,当下就以一个叫“萱萱”的网名登陆校园bbs,在灌水区发了一篇异想天开的散文:

        《想入非非》

        掩护焚香,清福已具.

        更有福音,辅以读书.

        ——明.陈继儒《岩栖幽事》

        此刻我有种特别想飞的冲动,异想天开的妄以明清时候的诸家小品文为翅膀,尝试一下御风的感觉。我知道你定是在那边怯笑我的不自量力,纵然如此,我依然渴望亲爱的你能至少感受到我的快乐!

        林语堂曾经在《生活的艺术》中,把中国人的哲学(林指的是“道家哲学”)概括成为一种“抒情哲学”、“闲适哲学”、“一种轻逸的、近乎愉快的哲学”,而明清众多的小品文,如明.吴从先的《小窗自纪》、明.屠隆的《婆罗馆清言》、清.申涵光的《荆园小语》、清.涨潮的《幽梦影》、清.朱锡绶的《幽梦续影》等所描述的也几乎都是这种融入文人骨髓的闲逸文化在各自生活体悟中的映照,因了他们的记述,我们有幸能更直观的了解到当时人们的趣味生活。

        “锵锵——锵锵锵——才”

        您瞧这边厢刚表完了引子,那边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