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 青阳县,木生(1/1)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青阳县的早晨一如既往的清净。街道上无人,炊烟也未燃起,刚刚又降了松寒,就更显得冷清了。

        然而在这清冷的早上,青阳城西城角的一个角落,一座无牌匾的高台商铺,此时正很热闹。

        木生是青阳城长大的,年来十六,父母都已到黄泉为官,是这家没什么东西卖的商铺的主人。

        这里的人都叫他木小先生。

        此时的木小先生正为眼前的情况烦恼。

        门外的黄伯和良伯天还没亮就过来了,而且已经跪了两个时辰,不管原生这么劝就是死活不起来,街坊邻居也都来劝,还是没用,非得让木生接下这单活不可。

        可是木生是真不想接这单活啊。

        父母两人才走了没到一年,自己的技艺也还未练到家,他不想自己紧随父母落入黄泉之中。

        这二人想要委托原生的活计是下一次华韵墓葬坑,救自己误入歧途的两个儿子出来。

        这种活计连父母生时都不敢触碰,又何况自己呢。

        青崖山的华韵墓葬坑那是在华阴国都很有名的凶墓,被发现了这么久,就没见过下去的倒斗能手能回来的。

        这二人是要自己去送死啊。

        木生掩上门框,来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任由门外两人在哪儿跪着,折些阴德就折些阴德吧,总比送死去的强。

        谁知这一跪就跪了一天一夜。

        原生是真的受不了了。

        自己没施什么恩惠,又没官袍加身,也不是什么阴神菩萨,那里受得了两位长者一天一夜的跪拜,下到地府这是要炸油锅的。

        想了想,大不了就是死而已,自己没什么亲人了,气运又只是一般,这一生也就只能这样了。

        听说这华韵墓葬坑是前朝开国皇帝妹妹的墓,有大机缘,不如去拼一把,博一把前程出来。

        想到这里,木生不在犹豫,而是打开门,欲要向两位老伯讨要报酬。

        听到木生答应后两人大喜后,随后听到木生讨要报酬。二人脸色难看了起来,支吾了两声,最后还是黄伯问道“不知木小先生需要什么报酬?

        木生斩钉截铁的说道“我要你二人除房子,田地,粮食,衣服之外的所有家产,一分不能少,而且要现在去衙门做公证。

        不管我是回没回来,救没救出你二人的孩子,这笔财货都归我。

        我活着去享受你们的钱财,我死后也要它们当我的陪葬品”

        二人听完之后大怒,骂道“你这厮怎如此不厚道,我二人就让你下个墓,你竟然如此。

        我二人在这里跪拜了你许久难道要如此绝情吗?

        木生冷笑“你二人拜我,逼得我不得不答应你们下墓,将我的安危与不顾,可是我也是父母生的。

        你们只知关心你们孩子死伤,却不知我父母在泉下得知我要下那个墓后,一定会对我感到多么痛心。

        如果你还有为人父母的一点良心,就答应了我,我去下墓。

        否则你就等着传出你们爱金钱,不爱孩子的名声吧”

        “你,你,你…你太歹毒了”良伯用手指着木生,还想说什么,不过被黄伯制止了,最后他们还是答应了下来。

        “走,去衙门”木生一声令下,两位老伯和一众围观的人一路浩浩荡荡的上路了。

        紧接着,木生要下华韵墓葬坑的消息就如纸片一样传遍了全城,因此到衙门的时候,跟随的观众变得比开始一半还多。

        引偏门而入衙门,此为办事不为喊冤。

        青阳县的县长一看到如此多的人跟随,以为是县中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办事了,连忙出来迎接,最后发现尽然是一个少年郎,顿时有些气愤,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事。

        不过县长还是和蔼的了解了木生的需要,并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了见证,好好的表现了一番青阳县父母官爱民如子的风范。

        到这里,事情也就决定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木生会履行诺言的。

        不过在下墓之前,木生必须回家再好好的复习一下功课,为下墓做好准备。

        正当原生挤开催促的黄伯和良伯时,突然听到自己的发小李长道在喊自己,不一会儿就看到一身捕快服的李长道走了过来。

        “木生,你怎么这么冲动,那华韵墓是你这小子能下的吗?木伯父要是知道了,非打死你不可”李长道焦急的说。

        木生则是无所谓的笑笑,“你也知道是我爹他知道之后,现在他在下面躺着,怎么会知道呢,没准他会高兴这么快就能和我团圆呢?”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儿说笑,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行了,别为我担心,我回家拿些东西就出发了,没准我从墓中出来能真正的大发了呢”

        摆脱李长道的挽留,木生回去看自己的书去了。

        等到正午时分,木生背好行囊,就出发了。

        这一去就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