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人性之二(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第八十六章人性之二

        道德是秩序和规范,是道路上的坑洼之地,道路上的分界线。你行走在道路上,看到坑洼之地,你可以去填平它,也可以绕开它,可以不负责,也可以负责。

        但是人性不同,人类自从进化到社会体制,人类就不再是自然理性思维的产物,也不是外部环境左右道德标准的产物,而是有法制意识的产物。

        法治是什么?法是人类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的行为责任。如果再通俗地说,就是人类自形成社会文明,人就不再是完全的自由体,自由就是有限自由体了,自由的代价就与责任挂钩了。也可以说,你付出多少责任,你才能得到多少自由。也可以说人自进入社会体制,人性就与自然理性逐渐脱钩了。

        人从进入社会体制起,人就不再是围绕道德标准来生存的动物了。也就是说人类自形成团体活动的社会制度之后,人就脱离了自然理性,向人格化发展了,以人格化为标准完成人性化的法治体系。此时的人已经不再是自由自在自由驰骋于广袤的旷野的骑士了,开始成为肩负责任的,区别于动物的人类了。

        因为在你的周围分布着父母儿女,亲朋族人,你有责任分担家庭责任,族群责任,社会责任与国家义务了,所以说,人从进入社会体制,人就不再是动物的有效执行的能力了,而形成特定的具有人性特征的人格的有效执行的能力了,也叫独立的人格。这就是格物致知的来由,也是对格物致知的最好诠释。

        因此上说,人格产生法治,法治产生规则,规则产生责任,责任回归人性。

        人格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有人事行为责任,在践行着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你既然成为人,你就必须跳出动物原始的有效执行的能力,来践行你做人的责任,行为你是社会一员的职责,这就是人性的理性。

        那么人性从何而来,又包括哪些内容?这正是这一节所要探讨的。弗洛伊德说“上帝是有过失的,因为他的工作粗糙,质量不高.”所以造就的人是有缺陷的,人性也是如此是缺陷产品,但人性在与自然作斗争中逐步完善,形成渐趋优良的独立的人格。

        人性原本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质欲望,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类,欲望是动物的本能,欲望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需求,“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无善恶之分,但有好坏之分,苏格拉底说“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理学,对欲望的认识是一致的,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肯定了人性的两大基本欲望,“饮食”物质欲望与“男女”精神欲望。

        欲望是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只是人的欲望在人类进化到社会存在之后出现了分化,人由于智慧能力的提升,开始脱离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欲望,跟随人类文明的脚步,开始有节制有善恶目的向人格化发展,人类出于社会共存的需求,采用文明的思维对欲望采取了控制措施,而这种控制欲望的措施手段,正是人类人性思维向健康发展的过程与标志。

        这也是为什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

        但是,人们也应该看到人类出于某种人事目的,把原本动物的理性给无限摧残了,无限制地“灭人欲”,并形成不左就右的局面。又基于上层贵族自身生存的本能,为摆脱身在理性空间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及为打碎精神上的桎梏,开始过分压制欲望,并摧毁原本的人性本能,进而导致心灵的空虚,而无法形成精神的释放。

        物欲横流是物质享受的欲望泛滥,欲望是对感官认识的第二次接触,欲望决定着直观观察到的东西是否符合心理逻辑标准,心理欲望决定着目光投向,以及停留的时间与时间的长短。欲望是站上感官认识,进入感受意识的原始动力。通俗地说人类文明是从欲望开始的,所以人类不可以把欲望当作牛鬼蛇神,肆意地践踏与摧残,诟骂与禁忌欲望的天性。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指出“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物质生活与精神存在,同样一切爱心、贪心、渴望、欲求、激情、痛苦、刺激、辛酸、怀念、嗜好、爱慕等等客入的观念皆随欲望而来,才决定了人性独立的超越自然动物性的客观人格存在。

        在欲望追求物质生活时,人可以适度追求物质利益,但是在物质生活有所满足之后,精神存在就是人类的必需,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否则纯粹的物质欲望必然产生腐败,贪得无厌的物质追求,与势利小人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人生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呢?

        因此,人对人格要尽其所能地深入了解,找到人性的弱点,对症施治,而非无限地限制人格。这便是孔子提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目的。人性其实真实存在于客观精神之中,伴随着欲望来决定意志的价值取向。通俗地说,当你睁开双眼,或紧闭双眼时,你意识中的意图才是你为人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