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做个名将有多难?(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就在阎应元拿下凤阳,在凤阳做简单休整的时候,从北面来了一个名叫陈洪范的人,打着‘议和’的旗号,悄悄地来到了金陵。

        陈洪范,原为登莱总兵。

        甲申之变后,黄得功曾邀其一同起兵勤王,被此人所拒。随后弘光朝立,此人自告奋勇,组成北使团,‘联虏平寇’!

        实际上,却是做了满清在明廷中的奸细。

        在那个徐胜并没有到来的时空中,此人还有一个名号叫做‘活秦侩’!

        南明君臣,在他的操作之下,傻到天真,一个个全被卖给了清廷!

        那位潞王朱常淓,在杭州被攻灭的前夜,还在下旨嘉奖陈洪范,希望他多和清军统率博洛说些好话,给自己一条活路!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此时的陈洪范,在南明的名声早已经臭不可闻了。

        随着朱由检在金陵城站稳了脚跟,非但将大批的科技知识如洪水一般倾倒了出来,也同时将大批的历史人文知识也毫无保留地倾倒了出来!

        大明人秉承了大夏人爱看热闹、说人长短的毛病。

        曾经有一度,讨论陈洪范和钱谦益等人成了风尚,人人都能咬牙切齿地说上几句。

        是以,当清廷以此人为使,南下议和的时候,朱由检和一众阁臣,甚至都不愿意见他!

        他被晾在鸿胪寺呆了几日,无所事事。

        天天自个掏钱,与那些自诩一腔忠魂爱大明的富商豪绅交游,丑态毕露,金陵城中传为笑谈。

        只是没多久,清廷开出的‘和谈’价码却是传了出来!

        相当之丰厚!

        其内容主要有四点:

        一、道歉。清廷愿意派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专程南下,为之前在辽东以及河北所掳掠杀害的大明将士和百姓道歉。并将......在诸皇亲殉难处,立碑文祭奠;

        二、惩戒。清廷愿意交还以孔有德为首的诸位明廷降臣,若大明不愿意接受,也将这些人革职处理,永不叙用。

        三、签约。清廷愿意赔偿大明的费用损失,具体金额可以协商,以往后清廷的税收做保;同时清廷应允,凡大明的货物商贾,在清廷范围内皆可自由通行,税率较大明减半,直至全免。

        四、设外务部,专管与大明交涉事宜,位居六部之前,以大明为上国,朝贡如例。

        至于明廷对于清廷的义务,则只有一项:缓攻一年则可!

        ……

        徐胜将这些内容列在纸上,左看右看,总觉得有些眼熟。

        到最后才一拍脑袋,这不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辛丑条约》吗?

        清廷此举,可谓是丧权辱国,卑躬屈膝到了极地。

        非但自降身份,赔款道歉,更是要求极低,只是要明廷缓攻一年而已!

        这清廷之中,看来也是有能人,先知先觉地学到了后世子孙的本事,“谅满清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都说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条约’,还真不假!

        徐胜腹诽了几番,冷笑不已。

        到底多尔衮也是一代雄主,算是拿得起放得下,能做出这般割舍,却又与后世的清帝不同。

        后世的爱新觉罗们,那是崽卖爷田,真不心疼。

        而此时,这一份洋洋洒洒的协议,说了半天,却是少了最重要的东西!

        割地!

        想来多尔衮也是明白,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价,只要还能保有江北广袤之地,总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如今这南明,各种科技、工业层出不穷,哪里是瞒得住的?

        莫说满清,便是李自成的大顺那边,据说也开始造起了蒸汽机......!

        也就张献忠吃了亏,躲在四川那种闭塞之地,高杰都拿着发动机怼到脸上了,他才蓦然发觉山外的世界变了!

        大概是以多尔衮看来,他满清也是人才济济,至多一年,就能造出枪炮来,和大明来个五五开吧?

        这等伎俩,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徐胜还不当回事。

        内阁七位大学士,也都和朱由检如笑话一般讲起这些事来。

        可是没过几日,内阁的案上,竟然呈上来了好几分要求同意与清廷议和的提案!

        几位大学士这才发觉不对!

        原来,不知不觉间,这江南的士绅,竟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条约!

        想想,又不是不北伐了,只是延缓一年北伐而已,有什么打紧?

        大明天下无敌,早一天拿下京师,和晚一天拿下京师也没什么差别啊!

        反正京师都在那里,它又不会跑!

        反而在这一年之中,大明可以得到无数赔款!

        而且商品货物在北地流通,税收竟然比在大明还要折半!

        而且,满清还会一个名录,凡是在名录上的货物,非但不用交税,满清还可以补贴退税!

        天下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

        朝廷还没有拿出个关于‘议和’的章程,却已经有商人按捺不住,想要喝头啖汤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