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灵魂注入:意识和数据身体的结合(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根据昨天在盐海边的讨论,所有人又动了起来。而且是分头行动,从载体意识数据和矩阵数据上两处着手。

        尚君在白板上写下了载体意识的逻辑关系:

        意识是是生命的现象,也就是一种运动能量,生命的本质就是生存和繁衍,也就是不停的交换物质;那同样的逻辑,载体的意识,变为了数据,为了生存和繁衍,也必须交换物质,这个物质就是数据。

        得出实验方向:在保持“思维、性格、记忆、性格”的前提下,修改载体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使其彻底改造为数据生命。

        麦子奇在白板的另外一边写出了矩阵的逻辑关系:

        现实世界由“能量、物质、信息”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实际上是物质与能量的运动状态与方式,是物质与能量基础上的特别事物;而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合并了2大基本要素,证实:物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所以,这样,三大基本要素便统一到了能量的名下,能量才是构成世界的唯一基本要素。这个唯一性说明了:能量是构成整个世界的底层基础。

        得出实验方向:因为不能贸然链接全球网络,只有先进行独立局域网的实验,局域网构建的矩阵世界不能照搬现实世界中的规律,但可以通过预先输入的一些基础数据,作为“能量、物质、信息”的数据模拟,尤其是能量数据,是其能和载体意识数据进行交换,达到真正的构想。

        理清楚逻辑之后,他们开始了实验,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大家选择了一条小鱼做实验。按照佩良的说法,这样相对简单和直观一些。

        同样的步骤,通过lb扫描,一条小鱼的意识被转为数据,只是数据少得可怜,毕竟鱼儿是低等动物,意识五维中,除了反应多一点,其余的“思维、性格、记忆、性格”几乎没有。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三秒钟,看来是真的。”rio看着数据说着。

        佩良也看了看意识五维的展示图,说:“只需要反应机制有足够的数据量,就可以了。”

        另一边,阿志已经把一个“小鱼养成游戏”完整的黑了出来,把里面的多余的数据小鱼全部删除,只留下一条。

        “好了,这个数据小鱼生活在这个数据鱼缸里,它的反应机制,鱼缸世界的构成,都是数字化的。老麦,下一步就看你的了,可惜aggie不在,她在代码上可是一个好手。”阿志对着麦子奇说到。

        尚君把小鱼载体的代码映射在桌面上,麦子奇把数据金鱼的代码映射在桌面上,载体的数据一动不动,因为是没有激活,而数据小鱼的数据一直滚动,因为此时它正在数据鱼缸里游来游去。

        “先从哪边开始?”麦子奇问佩良说到。所谓哪边,指的就是,有两种选择:

        1、把数据小鱼的反应代码,移植到小鱼载体的代码上,替换掉小鱼载体的反应代码。

        2、把小鱼载体的“思维、性格、记忆、性格”代码,移植到数据小鱼的代码中。

        “从第一个开始吧。”佩良发出了指示。麦子奇开始了代码操作。

        数据量并不大,数据小鱼的反应代码替换掉小鱼载体的反应代码。阿志把小鱼载体插入了数据鱼缸矩阵。

        很快,大家看到了,数据鱼缸中,出现了2条小鱼,白色的那条是原本的数据小鱼,它并不知道身边多了条小鱼,毕竟他只是人工编制的程序。而红色的那条,是小鱼载体,它在鱼缸里停滞了1秒,活灵活现的动了起来,但有趣的是,它的动作和数据小鱼是同步的。因为它们的反应代码是一样的。

        所有人都很高兴,第一步实验就获得了成功,这是一个好兆头。

        第二个实验开始了,麦子奇又把小鱼载体的“思维、性格、记忆、性格”代码,移植到数据小鱼的代码之中,复制出一段新的代码,阿志又把这段代码插入鱼缸。

        数据鱼缸中,出现了3条小鱼,只是增加的一条是黄色的。它也在鱼缸里停滞了1秒,也活灵活现的动了起来,3条小鱼的动作完全一致。

        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区别,红色小鱼和黄色小鱼,因为都是从一条小鱼的载体复制出来的,它们的动作和行为,更趋于一致,而那条白色小鱼,只是人工程序,除了机械的来回游,没有显现出太多的灵性。

        大家都鼓起掌来,没想到实验取得了成功,证明出,载体数据是可以和人工数据相互结合和替换的。而且摆脱了困扰大家很久的“自然规律”,因为数据的反应机制,是不用遵循那个“生老病死”的。

        “没想到,通过数据的方式,能让生命,至少是意识层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达到了永生。”佩良取下了眼镜,摸了摸眼睛,没人注意到,他的眼眶是湿润的。

        “那以后的正式载体,就是人类,是选择第一个方式,还是第二个方式?”尚君问到“第一个方式可以取名叫‘行为替换’,第二个方式可以取名叫‘灵魂注入’。”

        “就用第二个方式吧,其实第二个方式,从实操角度来说,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有卖点。”佩良不只是喜欢“灵魂注入”这个说法,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