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一石二鸟,给?奴挖个坑(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皇太极之所以犹豫不决,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其一,多尔衮驻扎朝鲜的兵马原本就不多,此时再出兵?国,兵力捉襟见肘,辽东一旦有战事,难以从?国回兵驰援。”

        “这次我特意将布木布泰放回去,其用意之一,就是要麻痹皇太极,让他认定大明短期内不会对辽东用兵。”

        云逍侃侃而道,胸有成竹。

        杨嗣昌恭维道:“国师英明,接下来只需开启和谈,皇太极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崇祯连连颔首。

        一直不大明白,叔父为啥放走布木布泰。

        原来是为了麻痹皇太极。

        为了国事,视女色如枯骨,如此高风亮节,也只有叔父了。

        云逍接着道:“皇太极最为担心的,无非是多尔衮做大,今后不受其控制,不仅无法成为建奴的强援,反倒会跟阿敏一样,在朝鲜、?国自立为王。”

        杨嗣昌点头道:“国师所言不差,这正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事情。”

        “这个也好办。”

        “你向皇太极建议,将辽东建奴的老弱族人,全部迁移到朝鲜就食。”

        云逍又抛出一条毒计……妙计。

        杨嗣昌呆了一下,接着猛拍大腿:“国师妙计,妙不可言!”

        崇祯还有些迷糊。

        这跟打消皇太极的疑虑,有什么关系?

        杨嗣昌一番解释。

        建奴如今最缺的,无非是粮食。

        满人当中的老弱病残,除了消耗粮食,没有丁点用处,可又不能当包袱一样给丢了。

        将他们转移到朝鲜,让多尔衮通过?国获得的粮食,来供养他们。

        如此一来,可以大大减轻辽东的粮食压力。

        单凭这个好处,就会促使皇太极做出决定。

        还有皇太极更加难以拒绝的好处。

        转移到朝鲜的这些满人,多尔衮不可能置之不理,只能捏着鼻子,当大爷一样养着。

        还不只是给多尔衮增加包袱这么简单。

        建奴的根基在辽东,这些迁移到朝鲜就食的建奴老弱,不可能会反叛。

        多尔衮日后想造反,他们也绝不会答应。

        失去了族人的支持,多尔衮即使有日天的本事,也办不成任何事。

        因此这些老弱族人,也就成了多尔衮的掣肘。

        如此一来,皇太极没了后顾之忧,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多尔衮出兵?国。

        杨嗣昌的思路被打开,接着侃侃而道:

        “等皇太极将老弱族人迁移到朝鲜,多尔衮出兵?国,就是我大明出兵之日。”

        “以我大明兵锋之盛,加之沈阳兵力空虚,建奴必败无疑。”

        “收复辽东之后,我大明继续挥师朝鲜,逼迫建奴残余东渡?国。”

        “一山不容二虎,建奴残余与?国,势必会争个你死我活。”

        “等两败俱伤,我大明或是暗中推波助澜,或是直接出兵?国,都将坐收渔利,解决建奴与?奴这两大祸患。”

        杨嗣昌越越是兴奋,越是心惊。

        感觉云真人就像是站在天空的神祇,俯瞰着世间。

        完全将建奴、?奴当做了棋子,为他们布下了一个大局。

        崇祯一阵感叹。

        叔父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是灭国的大计。

        心腹大患建奴,就要被玩死。

        将来的祸患?奴,虽然远隔大洋,同样也难以幸免。

        可以想象,有了建奴的加入,?岛会是何等的热闹。

        不敢是把?奴亡种灭族吧,最起码也是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两个大患,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苍天竟是如此垂怜大明,赐朕这么一个叔父。

        云逍道:“大致的计划是这样,具体该如何运作,你与刘兴祚商议。”

        云真人向来只把控大局,微操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专业人士。

        杨嗣昌欣然领命。

        接着杨嗣昌又问及和谈的事情。

        崇祯叮嘱道:“拖延时间,尽量不让皇太极起疑心,只需拖到明年春天,就算是大功告成。”

        “微臣明白了。”

        杨嗣昌当然清楚,明年春天,就是对建奴用兵之时。

        想到自己就要彻底结束卧底生涯,回到大明之后,一洗‘汉奸’骂名,位列高位,他的心中一片火热。

        “杨卿,这几年你身在敌巢,忍辱负重。此番回到京城,又要背负汉奸骂名。,这些朕都会记在心里。”

        “等覆灭建奴之后,朕自会论功行赏。这些日子,就辛劳你了!”

        崇祯又是一番抚慰。

        杨嗣昌连忙跪下:“陛下言重了,这些都是微臣的本分,岂敢向陛下邀功?”

        崇祯起身朝外面走去。

        杨嗣昌正要恭送,云逍道:“你上楼去,有人要见你。”

        杨嗣昌带着满心的疑惑,来到楼上。

        二楼上,一名身穿儒服的老者正凭栏远望,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