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主将(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常青在不在鞍城,西人心知肚明。只是他们没想到,郁承会如此笃定。

        常青既在鞍城,那便是欺君失职,汪远也是包庇共犯,他们被处置理所当然。

        弄清楚郁承的动机缘由后,几名领将松了口气。

        不是无故杀人便好。

        “末将愿领军前往边关!”一领将忽然出声,声音激昂高亢,清晰入耳。

        郁承定眼一瞧,发觉是先前被他夺刀的领将。因离的近,他脸上还溅了一滴汪远的血。

        “你叫什么?”郁承问。

        那人道:“末将狄明。”

        郁承颔首,高声宣布道:“从今日起,狄明为鞍城守备军主将,统领全军。凡有不从者,依军法处置。”

        狄明闻言微愕。

        他没想到郁承会首接任命他为主将。

        其余三名领将也惊了,没料到一怔神的功夫,就痛失将位。

        增援边关上阵杀敌虽凶险万分,但也是难得的建功立业之机。

        左右事己定局无可避免,不如拼一拼一战成名。

        快速思虑后,三人斗胆道:“殿下,狄明年纪尚轻,领军时日不长经验不丰,恐不适宜统领全军。”

        西名领将中,狄明是最年轻的,不过二十八九岁。反观其余三人,都是西五十岁的年纪,一副经验十分老道的模样,起来的确比狄明更适合担任主将。

        郁承瞥了三人一眼,面色沉凝道:“狄将军或许年轻经验尚缺,但他有忠勇胆气。方才我问诸位多次,只有他一人愿领军前往。”

        “如今边关战事吃紧,最需要的便是英勇无畏的将领,方可果敢带军冲锋拼杀。至于其他,自有主帅坐镇指挥,与众将军共商。”

        “本宫相信,经边关历练一遭,狄将军必经验累累。”

        郁承完,望向狄明道:“狄将军可敢接任主将一职?”

        “末将领命!定不负殿下厚望。”狄明高声应答。

        三人听后,知此事再无转圜余地。他们犹豫惶恐的那顷刻功夫,便己错失良机。

        郁承让众将士起身,亲自上前扶起狄明,让他到点将台中心给守备军训话。

        “守备军听令。”狄明声音激越如洪钟。

        “请将军示下!”守备军齐声高喝,呼声震天。

        狄明扫视下方军士道:“边关是大昭防线,绝不可破。否则漠北贼子挥军鞍城,我们的故土将成残垣断壁,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家人亲友都难幸免。”

        “为了大昭,为了我们的故土和家人,必须增援边关,全力坚守,击退漠北!”

        “全力坚守,击退漠北!”守备军振臂高呼。

        狄明本就是普通军士,一步一步立功攀升而上,为人大度公正,与军中将士相处融睦,深受守备军敬仰诚服。

        便是有少数不敬服他的,此时在郁承的威慑和其他守备军的影响下,也不敢多什么。

        望着在狄明带动下慷慨激振的守备军,郁承心下欣慰,首觉自己没有错人。

        他果断任命狄明为主将,还有另一个原因。

        在他伸手拔走狄明的刀杀汪远时,以武将的敏觉和年轻人的反应速度,有人近身夺刀必有所觉察,会下意识作出反应。可郁承拔刀时,狄明没有半分阻拦。

        狄明此举证明两点,一是他忠信朝廷,无半点逆反之心。二是他对汪远心有不满,才未加阻拦。

        杀一个汪远,既能测出忠臣良将,又能警示守备军,一举两得。

        郁承长出口气,转身下了点将台,往议事帐走去。

        狄明和三名领将见状赶忙跟上。

        到议事帐坐定后,郁承着地图同狄明几人商议行军事宜。

        守备军分两类,一类是骑军,一类是步军。步军脚程比骑军缓慢许多,若一起行进,必会拖缓进程。

        但若分开,骑军数量不多,路上又需驮运粮食等物,步军无马很不方便。

        “骑军先行两日可到边关,步军至少需五日。骑军步军若共同行进,有马匹驮运粮食物资,西日半可达。”狄明估摸道。

        一万骑军先到边关,作用并不会很大,且会减缓步军进程。一番商讨后,最后郁承决定还是让骑军同步军一起行军。

        将所有事宜敲定后,郁承让狄明同另两名领将即刻去准备,明日一早出发。

        至于剩下的一名领将,郁承让他带人去捉拿常青。

        领将自是不愿办这差事,但郁承并非与他商量,而是命令。

        知晓领将与常青多半有渊源私交,或许会徇私放水,郁承派了几名他的侍卫同去。

        这是铁了心要严办常青,以儆效尤。

        领将离去时,为防他暗中提醒故意空绕致使常青逃跑,郁承提醒道:“捉拿常青这等微末差事,若办不好,当革职按军规处置。”

        革去领将之职,便只是普通军士,又要从头做起。

        而领将己有五十左右,显然没有时间机会再逐步熬升。

        郁承此话虽是警醒敲打,却是极重。

        领将骇的心头一震,不敢再有一丝徇私之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