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南柯一梦之风云突变(2/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日,将军家茂向朝廷上表请辞,表示要将征夷大将军让给自己,随后家茂就决然地踏上东归江户的旅途。

        可这与其说是请辞,倒不如说是决裂——幕府尽管衰弱,可依然是天下第一家,因此请辞是假,借机逼迫朝廷和自己服软才是真的。

        当年那个被权臣挟制的小娃娃,如今也成了一名英主了。

        形式比人强啊,如果公武合体正式破裂,庆喜自己的一会桑就失去存在的基础了,因此他只好两面弥合

        先是拦住了作势东归的将军家茂,对他表示朝廷肯定会让步,这次一定不会再将幕府架到火上烤;

        接着,自己又返回京都,劝说扶桑皇帝隐忍,并表示此事过后,幕府方面必有交代。

        最后的结果,是十月上旬大家各让一步

        朝廷发布敕许,对过往的幕府签订的所有对外约书予以承认,并默认了改税,但对提前开埠则坚决不同意;

        而幕府方面,也惩戒了阿部正外、松前崇广两位老中,对威逼朝廷一事做了个交代。

        至于洋人方面,尽管新任英人公使帕库斯极其不满,对没能达成提前开埠十分恼火,可在佛人公使罗修斯的劝说下,最终四国联军还是撤兵了。

        咦,梦中的庆喜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模模糊糊地发现了什么。

        这个时期,萨摩岛津家有异动啊。

        其家臣西乡和大久保居然联合部分公卿,偷偷地在京都召集了一次会议,会上提议建立雄藩联合代替幕府治政——至于一会桑,当然更是要尽快取缔了

        。

        这时暴怒的庆喜突然一阵恍惚,发现自己亦然到了庆应二年(1866年)。

        这时,粮食大饥荒庆应凶作已经开始初见端倪,各地的一揆和米骚动开始更加频繁。

        但幕府和自己的首要大事还是二次讨伐长州。

        原来,元治元年(1864年)十二月的功山寺之变后,乱~党开始秉政长州。

        之后尽管长州表面恭顺,但背地里积极联络洋人并革新西洋兵制,实际上是打着武力割据的主意。

        就说下关赔款好了,到今年四月,幕府已经垫付到第三期五十万美元了,可长州继续哭穷,连一个子都不肯掏。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背后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

        其实在去年四国联军威逼大坂之后,江户对二次征长的态度已经缓和多了。

        因为当时米价就开始飞涨,各地骚乱也开始增多,而幕府经过调查,认为长州激烈反抗的可能性很大,且诸侯各家也兔死狐悲,要求对长州宽典。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因获得敕许开国占了公武合体上风的幕府,其实已经比较满足了——扶桑衰败如此,与其大动干戈倒不如安稳生息。

        可对庆喜自己来说,去年四国联军威逼大坂,公武合体差点决裂,当时他两边奔走弥合,造成的后患很多

        首先,朝廷和幕府对各自的让步都不满意,这造成了自己开始被双方都边缘化。

        其次,自己最大的依仗是老父齐昭留下的巨大攘夷声望。

        可在敕许开国后,原本的攘夷派认为促成此事的自己背叛了大家,因此禁门之变一呼百应的声势开始一去不复返。

        所以今年正月自己推动敕裁通过,希望通过严惩长州,不但可以重新竖立威望,也可以接好强硬一派的诸侯、幕臣。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着实匪夷所思

        先是五月与长州交涉失败,接着在六月七日开始的交兵中,征长大军居然落了下风。

        十万大军分四路攻击几千人,结果战局不利,这到底是怎么搞的?

        恍恍惚惚见,庆喜看到原来背后有萨摩藩的黑手

        庆应元年(1865年),萨摩就开始帮助长州购买西洋新式军械。

        到了今年正月,两家更是私下里结成了萨长密盟,之后守望相助。

        难怪岛津家不但不肯如第一次征长时出兵助军役,而且还大声疾呼以表反对,原来人家早就里切反叛了。

        让梦中庆喜着急的是,自己居然一直发现此事。

        接下来,因二次征长的战事不利,引起的麻烦越来越多

        为了筹集兵资,幕府和各家都多加了赋税。

        之前五月,兵库、西宫就发生了大一揆,而因为幕府要求各处商人巨额献金,当月大坂也发生了严重的米骚动。

        六月更是不得了,关东爆发了武州、上州大一揆,同期,东北奥州也有信达一揆发生。

        最终,还没等二次征长打出结果,七月二十日,坐镇后方的将军家茂就因暴病死于大坂。

        虽然自己隐瞒消息、坚持继续征讨,可长州越打越凶,竟然开始反攻了。

        至此谁都知道,这仗再也打不下去了,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收场。